粵港澳大灣區與澳門的戰略角色
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GBA)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區域,包括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以及廣東省的九個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大灣區佔地56,00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0萬,是中國最開放、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旨在深化區域合作,促進經濟一體化,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灣區。
澳門在大灣區中的戰略定位
澳門在大灣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利用其獨特優勢為區域發展做出貢獻。澳門的戰略定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和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均有明確闡述,主要包括:
-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澳門定位為全球旅遊和休閒中心,依托其豐富的文化遺產、世界級的娛樂和蓬勃發展的酒店業。
- 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促進經濟和文化交流。
- 文化交流基地:憑藉中西文化的獨特融合,澳門推動多元文化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契合。
澳門在大灣區中的優勢
澳門的獨特特點和優勢使其成為大灣區的重要參與者:
- 葡語國家的門戶:
- 澳門與葡語國家(如巴西、莫桑比克、葡萄牙)的歷史聯繫使其成為貿易、投資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 諸如“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和“人民幣清算中心”等舉措,強化了澳門在促進國際商業中的作用。
- 文化與旅遊中心:
- 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以及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
- 澳門的博彩和娛樂產業推動了酒店、會展和展覽業的發展。
- 和諧的社會環境:
- 澳門中西文化的融合營造了包容和友好的社會氛圍,使其成為國際遊客和投資者的理想目的地。
- 戰略位置與基礎設施:
- 港珠澳大橋及未來的青茂口岸等項目增強了大灣區內的互聯互通,促進了貿易和旅遊業的發展。
法律服務與雙重徵稅協定
澳門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國際協議使其成為企業的理想選擇。主要法律優勢包括:
- 雙重徵稅協定(DTAs):
- 澳門已與多個國家簽署雙重徵稅協定,包括:
- 中國:避免對收入和資本利得的雙重徵稅,促進跨境投資。
- 葡萄牙:加強澳門與葡語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流動。
- 莫桑比克:促進經濟合作,減輕在兩地運營企業的稅務負擔。
- 這些協定提供了稅收確定性,減少預扣稅,防止財政逃避,使澳門成為國際商業的戰略樞紐。
- 澳門已與多個國家簽署雙重徵稅協定,包括:
- 其他司法管轄區:
- 澳門正在積極擴展其雙重徵稅協定網絡,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為何在澳門設立控股公司以拓展大中華區業務?
澳門為希望設立控股公司以拓展大中華區業務的企業提供了獨特優勢:
- 稅務高效:
- 澳門的低企業稅率(最高12%)和針對特定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使其成為控股公司的理想選擇。
- 無資本利得稅和遺產稅進一步增強了其吸引力。
- 戰略位置:
- 澳門毗鄰中國大陸、香港及其他大灣區城市,可無縫進入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
- 通往葡語國家市場的門戶:
- 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平台,澳門為企業提供了全球擴展的獨特機會。
- 健全的法律框架:
- 澳門基於葡萄牙民法的法律體系為企業運營提供了穩定和可預測的環境。
澳門融資激勵措施
澳門提供多項激勵措施以吸引投資和促進融資:
- 財政支持計劃:
- 澳門政府為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和創新項目提供補助、補貼和低息貸款。
- 自由貿易區:
- 橫琴自由貿易區為在大灣區運營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和簡化海關手續等優惠政策。
- 投資基金:
- 澳門的“中國-葡語國家合作與發展基金”為基礎設施、能源和技術項目提供融資。
- 資本市場准入:
- 澳門正在發展其金融業,包括計劃建立人民幣證券市場及綠色金融平台,以吸引國際投資者。
- 創新與科技激勵:
- 澳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為中醫藥、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設計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提供資金和資源。
澳門在大灣區中的數字角色
指標 |
粵港澳大灣區 |
舊金山灣區 |
紐約大都會區 |
東京灣區 |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
56,094 |
17,887 |
21,479 |
36,899 |
人口(百萬) |
7,116 |
782 |
1,998 |
4,418 |
GDP(億美元) |
16,419.7 |
8,375.43 |
17,177.13 |
17,742.34 |
人均GDP(美元) |
23,075 |
107,178 |
85,974 |
40,163 |
航空客運量(百萬) |
214.9 |
85.7 |
138.1 |
125.6 |